作者 |小左<\/p>
01<\/p>
黄仲权没有想到这次自己能活着回来。<\/p>
1987年,一伙毒贩窝藏在云南的深山老林中。<\/p>
获得消息的云南警方,奉命逮捕毒贩。但贸然行动,恐怕打草惊蛇。于是,他们又拿出了自己的看家本领:卧底。<\/p>
黄仲权就是这次的卧底人选,他要去的,是一个家族式的毒窝。<\/p>
缉毒警自己常说:卧底是最危险的活,因为这意味着你要只身前往,虎口拔牙。稍有不慎,就是丢掉性命。<\/p>
而这一次 ,坏运气被黄仲权遇上了。<\/p>
贩毒分子意识到警察来了,直接仗着人多势众,将他团团围住,十几个人一起对他进行殴打。<\/p>
疼痛,让黄仲权短暂昏厥。再次有意识时,贩毒分子已经将他捆绑起来,对他进行严刑拷打。<\/p>
“你是缉毒队长?”毒贩子听闻此事,举起棍棒,当场打断黄仲权两根肋骨。<\/p>
生不如死的折磨才刚刚开始。<\/p>
<\/p>
长达6个小时的时间里,毒贩子用铁线穿他的锁骨,用辣椒水浇伤口,灌眼睛,用烟头碾烫他的皮肤……<\/p>
万幸黄仲权命不该绝,等来了救援。<\/p>
但是被发现时,他肋骨断裂,全身各处有不同程度的骨折,身上几乎没有一处好肉……<\/p>
普通人经历这些,会畏惧,或许会远离这个行业。<\/p>
但黄仲权不是普通人,他是一名缉毒警察。<\/p>
几个月后,他又回到了九死一生的生活里。<\/p>
02<\/p>
黄仲权令毒贩闻风丧胆,但同时,毒贩也对他恨之入骨。<\/p>
有人扬言:早晚干掉他,干不掉他就干掉他儿子。<\/p>
一次,黄仲权的儿子在回家路上,突然被人劫持毒打,多亏有人帮助才获救。<\/p>
<\/p>
承担着如此大危险的他,并没有丰厚的酬劳。<\/p>
黄仲权妻子重病,家里父母需要赡养,孩子读书要花钱,全家就靠他的工资。<\/p>
全家没有一件时新的家具,只有一台黑白电视。<\/p>
即使,只要他松松口,就会有毒贩子把钱送到他眼前。但他从来没有。<\/p>
他每一次执行任务前和妻子告别,都会留下相似的话:<\/p>
“我执行任务去了,如果我牺牲了,望你照顾好我们的两个孩子。”<\/p>
再一次出任务前,他有机会跟妻子告别,说得都是“假如我死了……”这样的丧气话。<\/p>
接着,他又一次在 深夜出发。这次要抓捕的是在边境的村寨里窝藏的毒贩,他们身上藏着手雷。<\/p>
那一夜大雨,地形复杂,敌人危险。<\/p>
不怕吗?<\/p>
做了11年缉毒队长,黄仲权可能已经和恐惧成为了良友。<\/p>
直到2011年,黄仲权因病去世。<\/p>
他一生抓过400多个毒贩,缴获360000多克鸦片,15000克海洛因……<\/p>
然而,在网络上搜索关于他的故事时,内容却少之又少,甚至很难找到一张清晰的图片。<\/p>
这就是大多数缉毒警察的一生:他们的赫赫威名,存在于毒贩之间,存在于同行之中,他们一生的功与苦,被藏在厚厚的马赛克后面 ,甚至就连离开都不被记得。<\/p>
03<\/p>
看过一个让人泪目的视频:一名缉毒警察,直到队友下葬前,才知道他已经去世的消息。<\/p>
因为他一直在执行任务,那是90年代初,信号不好,移动通信还不发达。<\/p>
“他牺牲了……”说着这个铁血的汉子哭得泣不成声。<\/p>
<\/p>
而鲜少有人知道的是,这名流泪的警察,后来也在追捕毒贩的过程中牺牲了,所以才有了这一段没有打上马赛克的镜头。<\/p>
还要执行任务的缉毒警察,即使去参加同伴的葬礼,也会被严格地打上马赛克。这是一种保护。<\/p>
一名缉毒警察曾经说过,做缉毒警,尤其是去做卧底任务时,最需要的,排在第一位的技能,是“不怕死”。<\/p>
与死亡相伴,是缉毒警察诞生以来的常态。<\/p>
1982年,云南省成立了新中国第一批缉毒警察队伍。也是那一年一批充满热血的有志青年加入其中,誓与毒贩斗争到底,陈建军就是其中之一。<\/p>
<\/p>
陈建军的爸爸就是一名民警,他 一直梦想着也成为父亲一样的人。<\/p>
但没想到,父母因为缉毒警太过危险,极力反对。<\/p>
但陈建军还是去了,只承诺父母,自己一定会小心。<\/p>
为了深入毒贩内部,陈建军成为了一名卧底。<\/p>
陈建军先后24次打入毒贩内部,为砚山县缉毒队提供了大量可靠情报,共计擒获贩毒分子19人,缴获毒品50多公斤。<\/p>
但是 ,为了自身和家人的安全,陈建军从未被公开表彰过。<\/p>
直到……<\/p>
1987年12月初,陈建军接到领命,要他装扮成一名购毒“老板”与贩毒分子接头,缉毒队的其他工作人员事先到现场埋伏,趁机将毒贩一网打尽。<\/p>
12月13日,陈建军带着装满现金的手提箱到达了接头地点。没想到毒贩狡猾,临时改变交易地点。<\/p>
怕抓捕行动功亏一篑的陈建军,听从毒贩的话,只身前往交易地点。<\/p>
在一个山区见到毒贩的陈建军,觉得事情不妙。毒贩有6个人,身上都带着武器。<\/p>
毒贩强行交易,时间已经无法再拖延,陈建军通知不到其他队员,于是只能亮明身份:我是警察,同时开枪。<\/p>
陈建军身体里的子弹,还原了当时的激战。陈建军制服一名毒贩后,其余毒贩疯狂反扑,陈建军很快寡不敌众,腹部被击中,还遭到殴打。<\/p>
当缉毒队赶到现场的时候,陈建军已经牺牲了。<\/p>
“他身上一层白霜,手指还在扳机上,保持着射击的姿势……”<\/p>
<\/p>
他离开时,年仅25岁。<\/p>
他终于得到了公开的表彰,却不能亲自领奖了。<\/p>
04<\/p>
毒贩杀死的是一个警察,也是一个家庭。<\/p>
缉毒警察施祥宁,牺牲前,原本在计划和未婚妻的婚礼。<\/p>
<\/p>
他的未婚妻看到赶来的同事、领导,说,“我一切都懂了。”<\/p>
旷磊追捕毒贩中牺牲。他的领导去到旷磊的家里,给他的母亲带去唁函。<\/p>
看到他家中的情况,悲伤得说不出话。<\/p>
旷磊家境贫寒,家中只有一个老母亲。而她失去了最爱的儿子,见到来人的第一句话是:<\/p>
“对不起,我给你们添麻烦了。旷磊的工作没有做完……”<\/p>
<\/p>
<\/p>
<\/p>
<\/p>
这样悲伤的故事,不时在我们不知道的世界角落上演着。<\/p>
他们寂静无声,他们是一群只能在牺牲后,在无人记得时,才能重新在阳光下被赞赏的英雄。<\/p>
又或者,他们从未想过被褒奖,被赞赏,别记得。<\/p>
我记得纪录片《中华之剑》中有这样一个片段:一位在战斗中受了重伤的缉毒警,年纪轻轻几乎离不开病床,2年间做了数次手术和治疗,采访时身体里还有弹片。<\/p>
钱花了好几万,他负担不起,只能等一些补助,但是那一年比较困难,钱迟迟没发。<\/p>
采访人告诉他:你可以你们的办案经费的,这个可以用。<\/p>
那个躺在床上的小伙子说:“就是死了,也不能占用办案经费。”<\/p>
<\/p>
那是为了什么呢?<\/p>
一名中国第一代缉毒警说,“如果我不这么做,怎么跟我们的后代,我们的孩子交代,真的我们成了罪人,”<\/p>
<\/p>
原来,他们是抱着这样一份信念,与死神相伴而行的人。<\/p>
所以,为什么每次有人吸毒上了热搜新闻,无论他是艺术家,歌手、还是什么被很多人喜欢的人,我们总是会说:绝不原谅。<\/p>
看看那些倒下再未醒来的年轻生命,想想那些含泪绝望的亲属,想想至今仍活在马赛克下与毒贩斗争的人,我们又有什么资格宽容和原谅吸毒者呢?<\/p>
<\/p>
我不想,我们甚至不记得烈士的名字,却已经在遗忘中准备好原谅当下的犯错的人。<\/p>
缉毒警察总说:“不需要你认识我,不需要你知道我,我把青春融进,融进祖国的山河……”<\/p>
但我不想,烈士真的无名。<\/p>
参考内容:<\/p>
纪录片《中华之剑 》<\/p>
他们在黑暗中<\/p>
才守护了每一个阳光下的人<\/p>
别忘记他们的牺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