浑身赤裸,不惧黑暗的“大卫·阿波罗”面世几百年,可能做梦没想到,到中国走一趟,竟被强行穿上衣服,在他骄傲的部位打上“马赛克”。7月9日,央视“新闻直播间”在为国家博物馆的“佛罗伦萨与文艺复兴名家名作”展作报道时,为这个古希腊神话中的“光明神”来“遮羞”。立马,招来观众的一片痛斥,认为这是报道者“内心的龌龊和灵魂的肮脏”等等。
“马赛克”代表了什么?表面看,是电视节目制作人担忧“少儿不宜”,其实,是大众的传统道德标准与审美意识。他们是在这种思维观念下做出的一种本能反应。我非常理解。中国人对人体的美是含蓄的,内在的。如果公开暴露,则不雅。而央视是一个面对全国观众的平台,不是一个布置艺术品的客厅。它完全可能带来各种意想不到的负面效应。然而,他们马上意识到,这是在报道一件世界名作。这件艺术品代表的人体美,是超越道德层面的世俗想象的,是不能用淫秽、性裸露这种低俗目光玷污的,于是马上就予以纠正。这种从世俗向艺术,从道德向美学升华的过程,在米开朗基罗的另一座著名雕塑“大卫像”身上也发生过。它因裸露在当时的意大利引起争议,被强行穿上28片铜制无花果树叶来遮羞。1994年,香港淫亵物品审裁处把雕塑“大卫像”评为不雅,理由是该雕像裸露男性器官,评审一出,引起社会舆论强烈抨击,香港最高法院及后推翻有关裁决,法官的判词中,表示任何有理智者,都不会将“大卫像”视为不雅。央视3小时后重播时,“马赛克”消失了。3个小时完成了一个丑与美转换的进步,值得肯定。
然而,我认为,今后“大卫·阿波罗”还会有被打“马赛克”的可能。这个“马赛克”,又代表了一种对生命的藐视。各个历史社会中,总有那么一些漠视大众生命的冷酷,隐匿在某些人内心阴暗的深处。冷酷者惧怕“光明神”的理想之美,恐惧反抗神权、标志着人类觉醒、充满青春活力的英勇斗士“大卫”。把“雄性之根”遮蔽,张扬的英雄们不就变得萎琐,软弱可欺了吗?艺术的精神力量,就在于冲破那无数的“马赛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