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是美的、圣洁的、不可侵犯的。但很久以来,中国绘画史上的造型艺术并没有形成人体艺术,更无从进入人们的欣赏领域。中央美院的中青年画家们将进行一次历史性的探索,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人体艺术大展。”(中新社4月16日电)“画展的组织者希望通过这次“人体艺术大展”来唤起对人体艺术的理解和重视,使人体艺术进入普通观众的欣赏范围。”(新华社4月5日电)
中国美术馆1988年底举办的《人体艺术大展》曾经在社会上掀起了轩然大波。这次展览,可谓是突破了中国文化传统中裸体艺术的缺失和思想上的禁锢,纠正了当时人们对裸体艺术的僵化认识,算得上是中国改革开放30年间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文化事件。从1912年刘海粟首次在上海图画美术学院的画室中引入人体模特以来,随着社会宽容度的增大与艺术多元化的创造,中国人的审美观念也经历了一次次的发展与变化,很多人开始认识并接受人体艺术,从绘画、雕塑到摄影,人体作为艺术表现的媒介与题材,已经成为在大众中比较普及的观念与认识。然而近期央视的一则新闻报道,引来了众多媒体的关注与网民的热议,因为报道中给一尊米开朗基罗的大卫像的私处打上了马赛克。
画蛇添足的马赛克
大卫像的私处被掩盖并不是历史上的头一遭。米开朗基罗另一尊更为著名的大卫像的复制品进入伦敦维多利亚&阿尔伯特博物馆收藏时,馆方特别定制了一片无花果叶子,以备女王以及其他皇室女性成员参观时用来遮挡大卫的生殖器。但那是在19世纪的维多利亚时代。今天,这片无花果叶早已不再使用,而是成为另一件单独的展品展出。米开朗基罗的裸体被“穿上衣服”也并非没有先例。在他过世之后,其巨作《最后的审判》上的裸体也在另一位画家的笔下被遮掩起来。而这是在宗教盛行,视裸体为淫荡堕落的16世纪。那么,今天给大卫像打上马赛克又是出于怎样的缘由呢?
人们对于此举的批评,说明社会上对于艺术中出现裸体形象的认可与接受,说明人们看待此类题材所抱有的尊重态度与艺术审美的态度,换而言之,改革开放所带来的文化观念的开放、宽容与进步确实取得了成效。笔者希望此次央视的马赛克事件只是一次工作人员偶然的多虑,毕竟,作为国家级媒体,央视的选择与判断,必然会对整个社会的舆论与导向产生影响。此举背后过分的保守与审慎,难免也会引发人们的种种猜想。
在媒体行业的多种功能之中,教育大众是一项不容忽视的重要工作。马赛克事件所报道的新闻内容,恰恰是向观众推出一次在国家博物馆举办的重要展览,一次让观众可以不出国门,就可以和西方文明与艺术接触对话的机会。对展览的报道也好,展览本身的成功筹划也好,其实都是中国文化开放、渴望交流的表现,无奈一片马赛克,掩盖的不仅仅是所谓的“不雅”,也掩盖了一连串文化事件的积极意义,而且显然也有悖于当下广大民众已经达到的艺术欣赏水平,实属画蛇添足、多此一举。
就整个社会的文化发展而言,只有在开放宽松的文化大环境之中,在以理性而不是某种扭曲的道德观为标准的评判体系之下,才能够激发出民族与社会在文化上的创造力,使得文化向着健康光明的方向不断发展,形成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