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日用陶瓷产业发展之思考
信息来源:mooaoo.com 时间: 2012-05-31 浏览次数:12859
我国是日用及建筑陶瓷生产大国,产量连续十几年位居世界第一。目前,全国有日用陶瓷作业线约3000-3500条,分布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2010年,日用陶瓷产量已达267亿件,占世界产量62%以上(500万元企业规模统计),出口总额18.4亿美元,占世界贸易总额30%。
瓷器是中国人发明的,这是举世公认的。瓷器的发明是在陶器技术不断发展和提高的基础上产生的。在中国,早在约公元前8000-2000年(新石器时代)就发明了陶器,可以说,中华民族发展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陶瓷发展史,中国人在科学技术上的成果以及对美的追求与塑造等许多方面都是通过陶瓷制作来体现的。如今,日用陶瓷产业也像其他现代化产业一样成为全球化的产业。
一、我国日用陶瓷产业发展现状
1.中国已成世界最大的日用陶瓷制造大国
我国是日用及建筑陶瓷生产大国,产量连续十几年位居世界第一。目前,全国有日用陶瓷作业线约3000-3500条,分布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2010年,日用陶瓷产量已达267亿件,占世界产量62%以上(500万元企业规模统计),出口总额18.4亿美元,占世界贸易总额30%。
2.中国日用陶瓷生产技术与产品价格仍处于较低的水平
我国虽是一个陶瓷生产大国,却不是生产强国。产品以中低档为主,附加值较低,在国际市场售价不高,出口均价0.35美元/件,而日、法、德为3.5-7美元/件。陶瓷企业普遍缺乏自主创新能力,生产技术水平仍处于较低的水平。
(1)资源、能源、环境压力巨大
日用陶瓷是高消耗、高能耗、高污染行业,生产过程中消耗大量矿产资源和能源,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粉尘等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在一些生产密集度高、经济发达地区,陶瓷行业对空气、水源、土地等环境污染现象尤为严重。每年消耗精选原料800-1000万吨,消耗标煤570万吨,排放1730万吨CO2、SO2等废气。
(2)设计装饰和装备落后、产品质量不高、著名品牌少
日用陶瓷企业之间在生产设备和生产能力上相似程度高。因重复建设,日用陶瓷企业数量多,但多数日用陶瓷企业规模及实力普遍较弱。用于新产品开发的科研投入不高,技术及产品设计人才匮乏、力量薄弱,自主创新设计意识不强,满足于模仿与改良,造成许多企业在生产相同的产品,导致恶性竞争;装备技术方面进展缓慢,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仍处较低水平。虽然国内不少企业已经开始重视品牌,但力度还不够。许多陶瓷企业只知道做产品而不重视做品牌和培育运作品牌,品牌影响力十分薄弱,企业知名度不高。
(3)发展观念保守,经营理念落后,发展后劲不足
我国日用陶瓷产业迅速发展,尽管创新的贡献不可抹杀,但资本和劳动力的投入仍然是主要方式。企业老板和经理文化程度普遍不高,缺乏现代企业管理知识,没有长远的发展战略和规范化的管理制度。管理者中“小富即安”思想比较普遍,不少企业形成规模以后缺乏进一步发展的动力。另外,许多企业不重视人才,缺乏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用人随意性大,人才发挥作用空间受限,无法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
二、当今日用陶瓷产业发展原因
1.国内市场不断扩大,国际市场仍有订单;
2.技术在进步、发展;
3.人力成本尚低(占总成本不高,保障不完全);
4.企业依赖地方补贴;
5.环境污染、能耗效益门槛低、风险成本小;
6.入行总门槛(资本、技术、管理、、市场等)低;
7.区域经济发展有需求,地方政府保护政策支持。
三、新形势下陶瓷工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在经历了改革开放30年的高速增长后,我国陶瓷工业挑战面临的国际国内发展环境更趋复杂,难得的机遇与严峻的挑战并存,传统的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陶瓷工业的转型升级势在必行。国际金融危机以来,陶瓷工业的发展呈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新趋势、新特征、新问题、新矛盾。
(一)新的挑战
1.陶瓷行业自主创新能力亟待提升;
2.生产要素和生态环境的约束强化;
3.品牌质量明显缺失,生产经营困难加大;
4.国家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出台的《轻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已到期,总量扩张政策正逐步退出;
5.国内消费需求升级由于政策、体制、居民心理预期的影响,也还需要一个过程;
6.工业增长面临下行压力。
(二)机遇
应该看到,今后几十年中,我国工业发展的基本条件和长期向好的趋势并没有改变。
1.扩大内需成为宏观调控的重要政策取向;
2.城镇化进程和居民消费结构升级为轻工业提供广阔发展空间;
3.“两化融合”为陶瓷工业加快转型升级提供了契机;
4信息技术有力促进了传统陶瓷个性化设计、产品研发体系的完善和改进,推动了生产装备智能化和生产过程自动化水平及企业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提升。
四、把握机遇加快转型升级
当前机遇大于挑战。转型升级如果行动迟缓,就可能错失机遇、丢失市场、停滞不前;如能加快推进,陶瓷工业就能进入良性发展轨道,不断塑造新的竞争能力,保持健康发展的势头。要充分担负起新阶段陶瓷工业被赋予的历史使命和责任。
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当前关键和最紧迫的任务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工业和信息化部把工业转型升级明确为“十二五”及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
陶瓷工业转型升级要把握以下方向:
1.满足国内市场多层次需求
当前国内市场需求呈现以下特征:(1)旅游业升温、宾馆和餐馆用瓷需求上扬、厚胎瓷(陶炻器)和强化瓷畅销。
(2)适应大众生活需要的中档瓷销量最大,品种花色趋向多样化,追求回归自然,返朴归真的格调。
(3)高档瓷突现陶瓷产品的文化与科技高度融合特征,花面造型设计新颖、种类丰富、品位时尚高雅、品质一流、功能先进、组配便利多样,满足不同高层次个性化消费者的需求。
(4)礼品瓷特别重视产品包装,有的包装价格甚至超过内装礼品瓷价值。
(5)艺术陶瓷注重实用化,兼顾艺术性与实用性为普通百姓所喜爱。
(6)日用陶瓷需求尚有许多市场还未开发,潜力巨大。
我们的问题是一方面要通过新产品开发、销售渠道建设、品质与品牌建设等满足需求,另一方面更要注重消费群培养。现在中国家庭消费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大家买房子后都要大张旗鼓装修一番。可是你到许多“金碧辉煌”的家庭做客时,主人招待你的茶具、咖啡具、餐具让却你大跌眼镜:不是拿出带塑料把的茶具,就让你使用一次性口杯。这说明,许多家庭虽然富裕了,但真正懂得日用瓷的消费群体还没形成。普通家庭使用的餐具更是五花八门,如搪瓷製品等、密胺制品、塑胶製品。在发达国家,无论是在家庭用餐或朋友聚会上,都会使用几套档次较高的精美茶具、咖啡具和餐具,体现主人的生活品位和文化修养。
2.推动由追求产业链完整向完善价值链转变
“中国品牌”并没有随着“中国制造”而走向世界,之所以出现这种局面,是很多国人图省事,不愿意做艰苦细致的市场营销工作,不愿意投入人力、物力去做设计,更不愿意去做渠道管理和售后服务的有关工作。很多人都觉得做加工最省力,只要把产品按照别人的质量标准和要求做好就万事大吉了,结果“中国制造”并没有给中国企业带来附加值,相反我们始终处于“微笑曲线”的最低端,对市场没有任何掌控能力,上下游企业都可以对我们提出不合理要求,我们始终处于一个被剥削、被压榨的境地。要完善自己的价值链,企业要形成市场营销-研发设计-生产加工-销售渠道-售后服务这5个大的体系。这五大体系的核心是市场营销体系与研发体系。
3.推动由东部主导向东中西部协调发展转变
日用陶瓷主产区主要分布在广东、江西、湖南、山东、河北、福建、广西等省(区)。近年来,河南和山西发展虽较快,但广东、江西、湖南、山东主导地位在短期内还将继续,我们的观点应该是东部主导向东中西部协调发展转变。
4.推动质量品牌和诚信体系建设
质量是我国制造业发展的永恒主题,今后我们要从市场准入入手进一步加强质量建设,提高产品档次和品质。品牌建设是一个长期、系统工程,需要几代人努力,品牌建设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确立品牌的价值观。确立什么样的价值观,决定企业能够走多远。有相当多的企业根本没有明确、清晰而又积极的品牌价值观取向,更有一些企业在品牌价值观取向上急功近利、唯利是图,抛弃企业对人类的关怀和对社会的责任。我们制定的品牌价值观取向非常明晰:首先是为消费者创造价值,其次才是为股东创造利益。
5.推动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活动应围绕绿色环保、节能高档日用陶瓷制造技术及产业化示范作业线建设,在以下领域进行研发。
(1)材质创新提升
以硅酸盐为主的传统陶瓷原料,其矿物组成、颗粒组成及化学组成在陶瓷坯的成形加热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变化影响坯料性能(泥坯性能)、瓷坯显微结构,从而引起瓷坯物理、化学性能变化,及外观性能变化,通过探明其作用机理,解决目前高档日用瓷半成品坯体成形、烧成中瓷坯变形及强度不高、透光度不好、质感不润的缺陷。
研究矿物组成、颗粒组成及化学组成对瓷釉显微结构和物化性能(高温粘度、表面张力、熔融性状,及光泽度、透明度、硬度、表面气泡或针孔等)影响作用及其规律,探明坯釉反应与釉表观性能之间的相互关系,解决高档硬质瓷釉存在着光泽度差、针孔多、釉面不平整、光润不足等缺陷。
研究坯釉料加工工艺对瓷坯瓷釉物理化学性能影响,探明配方坯釉料加工工艺、成形工艺(可塑、注浆、塑压)及烧成工艺(压力、气氛、温度)对瓷坯、釉显微结构的影响及对其物化性能的影响,解决高档硬质瓷釉面瓷坯体存在缺陷的加工工艺中的成因,提出克服缺陷提升性能的方法与途径。
(2)制造工艺创新提升
针对高档日用陶瓷内在、外在品性的需要,研究不同制造工艺环节。如:坯釉料制备工艺、成形干燥工艺、烧成工艺(一次或二次烧成、还原氧化烧成工艺等)以及各环节的工艺参数对高档日用瓷品质影响的作用,优化组合最佳的制造工艺环节、参数与制度,保障高档日用陶瓷制造过程中质量的稳定性和高优级品率。
研究不同制造工艺中的装备特性和辅助材料(研磨体、石膏模、承烧板、干燥介质等等)对坯釉料半成品、成品性能的影响作用与规律,优化最佳的装备与辅助材料的组合和相应的工艺参数,优化出合理、最优效果的制造工艺组合,形成最佳的工艺制度与参数,保障高档日用瓷不同品种达到最优品质和高优质率。
(3)先进制造装备技术的创新提升
研究开发高效节能的陶瓷泥料加工设备与生产作业线。
围绕研究开发塑性、干压、注浆三大成型工艺所需的自动化智能化生产作业线为主线,全面提升日用陶瓷的生产效率与技术水平。
研发制造数控滚压、等静压成形机,及高压自动注浆成型机,还有 配套的自动修坯、磨坯机、接把机,自动施釉、取釉机等等。
研制适合日用陶瓷制品干燥过程中,制品不变形、能耗低的自动干燥线。如:微波干燥、太阳能干燥、红外线干燥及热风干燥等技术组合应用。
研发自动装卸泥坯的塑压机和塑压机树脂模,以解决塑压机自动化程度低、工人劳动强度大和塑压机石膏模具使用寿命低的难题。
研发新型自动调节控制陶瓷烧成设备及其节能技术。研究脉冲制与比例调节相结合的低NOx排放的蓄热、富氧燃烧技术等;研究烧(喷)嘴布阵的最佳方式;通过多点测温仪、温度传感器和控制器等智能仪表,运用CFD软件,实现窑内温度、压力、气氛等热工参数的测试、模拟、分析与控制;
运用计算机仿真等技术优化窑炉选型与窑体的结构设计,包括窑体各温度带的几何尺寸、工艺参数及隔热、保温材料的选择与质量控制;研究窑炉余热的应用,实现窑炉余热最佳回收。
(4)辅助材料及制造工艺创新提升
a、耐水解、耐磨损、高强度石膏模型制造技术;
b、可配色、鲜亮型环保釉上颜料关键制造技术,如:高温、大红、无锑黄、无铅、低温、高光泽、熔块(全适应);
c、用于塑压成形机的高强度合成树脂模具制造技术;
d、紫、红、绿、兰、黄、金装饰材料制造技术;
e、高温抗蠕变碳化硅棚板及其抗气氛腐蚀涂层制造技术。
(5)绿色生产技术创新提升
a、废水利用自循环体系研究与技术提升;
b、粉尘收集利用技术创新与提升;
c、余热利用技术创新与提升;
d、废瓷利用技术创新;
e、废气利用技术创新。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马赛克网证实,仅供您参考